读小说是个很杀时间的娱乐,好在回味的时间远比付出要长很多,性价比高。这里给喜欢香道的人推荐一篇有些诡异的玄幻短篇小说——《香道师》,其中迷情香的配方叫人耳目一新,佩服作者的脑洞之大。
《香道师》刊登于2019年2月的《小说选刊》中,作者朱大可,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主任。小说构架以明宣德五年为时间背景,也就是郑和下西洋时期,地点选择杭州城,主人公是香道师白萱和她的弟弟(也可称为恋人)白朗。
抛开小说情节不论,作为香道师的白萱,潜心研制男用迷情香的那部分写得很有些当代调香师的调调:
“以橡木苔香油为基料,加入广藿香、檀香、雪松,以及没药琥、琥珀、麝香和海狸香,白萱就能调配出男用迷香的基液。这配方源于阿育吠陀、名叫“喀琶奴妲”,而为了强化针对女人的迷性,她还要加入皮革、烟草、雪松木、焚香、胡椒、大麻、罂粟、和曼陀罗之类的精油。”
生命知识医学
这里提到的阿育吠陀,即“生命知识医学”, 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记载的综合医学体系,首次记载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印度古书中。阿育吠陀一词梵文 “Ayurveda”。Ayurveda由两个字组合而成:Ayur意指“生命”,Veda意为“知识”,意思是生命的科学。这个医学体系认为,宇宙中包括人体在内的万物都是由土、水、火、气和空间(大气)五种基本元素组成。这和悠久的中国五行学说颇为相似。
土、水、火、气和空间(大气)五种基本元素
阿育吠陀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:草药疗法、推拿疗法及瑜珈疗法。早在公元1—5世纪,古老的阿育吠陀手册描述的疗法,已被翻译成阿拉伯语、中文和欧洲语言等,融入到各地的医学科学领域。而欧洲蒸馏技术的发明,源起于炼金术,之后用于提取大自然中采集的动物、植物之精华,进而推动了精油和香水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。而今,由于印度的气候和地理位置,那里依然是世界上原生香料产地大国,也是精油使用最为广泛地区之一。
学习过精油课程的人都知道小说中提及的这些精油,调配一款男人用的香水常常用到的橡木苔、广藿香、雪松木、胡椒等,都是散发着中性香氛的精油,微辛,有的会略带些苦味,绝不妩媚。散发皮革和烟草气氛的精油常被现代人使用到汽车销售场所、酒吧及会所空间,针对男性消费者,营造出低调又硬朗的氛围。
小说中还有一段描写白萱在茶会上表演香道。她以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《香界》诗的下阙为母题,调制了四个阶段的香调:
第一意境 “花气无边熏欲醉”,香篆散发出风信子般的清新花香;
第二意境“灵氛一点静还通”,用雪松木、肉桂、乳香、姜黄、木香根、印度甘松描述上古圣人的气息;
第三意境“何须楚客纫秋佩”,用桂花、柳橙、猕猴桃和佛手柑之类的酸甜香气营造秋天的故乡;
第四意境“坐卧经行住此中”,用沉香、檀香、龙涎香和麝香定场,香气沉稳而高远,直通灵魂深处。这里的四大香料正是我们从宋代就一直遵从的最顶级香氛。
想必小说作者也是谙熟于香会雅集的程式,这四款香意境既是在诠释诗句,也是调香者对生活的感悟。调香师用气味描述生活,不光要了解大自然赐予的各种天然气味,还要学会调和搭配,委以己用。
香界 朱熹
幽兴年来莫与同,
滋兰聊欲泛光风。
真成佛国香云界,
不数淮山桂树丛。
花气无边熏欲醉,
灵氛一点静还通。
何须楚客纫秋佩,
坐卧经行住此中。
最后,再提一下小说中讲到的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,有可能克服迷情香的一些“药材”:
麻林地麒麟(长颈鹿)的头角,卜剌哇国驼鸡(鸵鸟)的趾甲,木骨都束国花福禄(斑马)的尾巴,苏门答腊国飞虎(鼯猴)的翅膜,古里糜里羔兽(猞猁)的胡须,还有一对忽鲁漠斯狮子的睾丸。
调香师,总会被人问及能否推荐一款“斩男香”,而古代香学书籍里也有许多迷魂香方的记录,看来吸引异性的香氛从古至今都是热销品。如果喜欢研习香学的朋友不妨试试小说中提及的迷情香方,看看效果是否如愿。至于能破了迷情香阵的“药材”,小说中也有一个终极定论,想知道吗?请读小说去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