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近年来有不少人上了所谓的“迷魂药”的当,有的被骗去财物,有的受到身体伤害,有的甚至丢掉性命。神秘的“迷魂药”成了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、坑人害人的工具。“迷魂药”到底是什么东西?它的危害有多大?世上真有“迷魂药”吗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昨天采访了我市各界有关人士。
关于“迷魂药”的说法
派出所的民警对记者说,有些群众向他们反映,自己上了别人的当,被蒙骗了钱财,当时迷迷糊糊的,好像是被“迷魂药”迷惑的,可是查来查去,最后都没有查到所谓的“迷魂药”。也就是说,对于群众因为“迷魂药”的迷惑和麻醉而上当受骗的说法,缺乏有效证据。所以,“迷魂药”迷人骗取钱财,很有可能是当事人为自圆其说而编造的。
市刑侦大队的警官称,“迷魂药”事件前几年遇到的较多,近来发现又有所“抬头”,值得市民群众警惕。据报道,近来有些地方有犯罪分子采用饮料中添加“K粉”等毒品的方式,起到麻醉、迷惑人、实施犯罪行为的目的。因此,刑侦人员提醒,陌生人递来的香烟、送上的饮料,都有可能含有可疑物品,一定要拒绝。
市医院麻醉科肖哲文主任对社会上传言的闻一闻、被拍一下,瞬间就会迷糊,并且还能被人支配做一些后来令人后悔莫及的事情,持怀疑态度。据市药监局有关人士介绍,麻醉药属特殊药品,其销售和使用都控制得非常严格,不允许在市场上随意销售,也不能随意夸大其药效和发布非法广告。
贪小便宜吃大亏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声称被“迷魂药”蒙骗而丢了钱财的人大多是中老年妇女。为何她们多受蒙骗?贪图小便宜是直接原因。
民警告诉记者,不法分子骗取别人钱财主要是通过投石问路、迅疾掉包、兑换外币、拍卖古董、扔钱私分等伎俩。他们摸住人们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妇女贪图小便宜的心理,施加各种诱惑,诱她们上钩,最终完成行骗。而不少上当受骗者在经历了这一切后,从爱面子的角度考虑,往往编造出自己当时是如何如何被迷惑或被麻醉的事实,以求得别人的同情和理解。
防骗须保持健康心态
如何防范被骗?市健康教育所许志强所长认为,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。人们应养成良好的心理,做到不贪图便宜、抛弃非分之想,自觉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和不良影响。
在与人交往过程中,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应少与陌生人搭话,减少给别人提供违法行为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