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 (0)

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,赶紧选购吧!

那些年那些荒唐事

 我的家乡闹过贼。

 

那是1999年的时候,我读初中。98年夏天南方发大水,99年夏天家乡开始“闹贼”。

 

我记得很清楚,因为传闻这些“贼”就是因闹水灾而吃不上饭的老百姓。据说是他们先集结到北方,然后再分散到各地,或三五成群,或单独一人,白天踩点,夜晚行动。

 

 

我不知道谁最先听说的这个传闻,不过等我听说了的时候,同学们好像都听说了。因为大家见面第一句都是:听说了么……

 

 

我们听说过来的“贼”遍及整个北方城市,因为过来的“贼”不少,有好几火车皮,卸在了某某个地方。也有说他们是坐飞机过来的,下了飞机就四散跑开,不见踪影。大家都信以为真,并不担心他们是否真有钱购买机票。

 

 

每天课间时分我们同学之间都会相互分享、打探最新的关于“贼”的动向以及“贼”们的“战果”。

 

 

“我听说昨晚有家超市招贼了,倒是也没偷啥东西,就是把吃的喝的摆了一圆桌,吃完喝完就走了。”一个田姓女生说到。

 

 

“我也听说了一件,一个贼进到一户家里,因为啥也没偷到,很生气,于是把人家的电视机泡到了水瓮里,还在瓮上贴了个纸条,上面写着穷光蛋。”一个张姓男同学兴高采烈的描述了一番。

 

“我也听说了一个,我也听说了一个,一个贼爬到了一家的屋顶上,此时时间尚早,主家还没有睡觉,这个贼就盘算着先休息一下,等主家睡着再动手,结果躺下自己先睡着了,一觉就睡到了大天亮,眼见偷不成了,只能跳下来灰溜溜的走了。”一个小个子男生也迫不及待的叙述起来。

 

 

可能有人会有疑惑,为啥这些“贼”在家里有人的情况下都敢作案,还敢做出大动静而不怕被抓,那就要提到他们的作案工具——迷香和蒙汗药。

 

 

有一个事件是这样描述的:一个贼本打算进入一户室内行窃,先点燃了三根迷香,正准备把迷香从窗户探进屋内,不成想屋主并未睡着。屋主见有三个火点正往窗内伸,心想这肯定是贼,于是一拳就朝着窗户挥了出去,直打的那个“贼”翻了个跟头,随即便逃之夭夭了。

 

 

这些听说似乎听起来荒诞不经,但大家却都深信不疑。

 

 

就这样大家每天都乐此不疲的相互传递着信息,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加入进来,因为“贼”们每天都要搞一些新事情出来,生生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,人们也谈论了一个多月,以至于过去了二十多年,依然能让我清晰的记住某些细节。但终究谁也没有真正的见到过那些“贼”。

 

 

2011年,我在北京,日本福岛核泄漏消息一出,旋即新闻上便有了食用碘可以减轻核辐射对身体带来的伤害的言论,我很快就预料到了咱们国人是不是又要干点什么了,一如2003年那样,药店里某些药怕是要被盯上了。

 

 

结果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预料,因为我预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大家行动的速度,不仅含碘的药脱销了,连盐都被抢光了。

 

 

我也不知道最初的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,又是经过怎样的途径传播的,但是这股风潮一夜之间仿佛就席卷了全国。在老家的姐姐给我打电话,问北京能不能买到盐。当时我就诧异了,这个东西还能买不到?于是打算到附近的超市去看看。

 

 

结果还没走到超市我就有了结果——买不到了。因为在路上遇到了几波人,都在谈论这个事,他们走了十几家超市都没有买到,正准备奔赴下一家,更有出策略者提议是不是应该去偏僻的小卖店看看。

 

 

其实我也不太敢评论这种做法,到底是国人太愚昧?还是大家太无知?

 

 

好像都不是。也许这些都是正常人的表现。在意识到可能有危险时,大家都是要寻求自保的。

 

 

所以“闹贼”和“抢盐”的闹剧也不过是大家在遇到可能的危险时都秉持着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观念,以及力求自保的心态。无可非议。

 

 

这也犹如踩踏事件一样,一旦身陷其中,即使头脑清醒,但依然身不由己。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会随着整体社会的发展,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消失。

 

 

当然了,在2011年这股“抢盐”风潮中也不乏有诸多清醒之人,他们并未盲目跟风,也没有惊惶失措,而是淡定的看着大家抢,抢,抢,那做派就好像夹杂在普通老百姓当中的一股睿智清流。我们村就有好几十户这样的人家,他们都明确表示:这盐谁爱抢谁抢,反正我不抢,我家非典那年抢下的还多的很呢。

下一篇:我赠英雄“迷魂香”
上一篇:那个贯穿中国武侠小说的神药——蒙汗药

©quwansc.cn 手机商城 浙ICP证180457号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文三西路迷香药专卖商城 货到付款 无效包退

亿鸽在线客服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