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不时就向吓唬孩子,小心“拍花子”来了,把你拐走!
“拍花子”是什么?
拐卖儿童、诈骗钱财是一项古老的职业。过去,为了让人放松警惕和戒备,这些诈骗人员经常打扮成叫花子,骗取不通人情世故的孩童信任,乖乖的任其摆布,或向心地纯良的老人实施诈骗。
现在我们所说的“拍花子”,多指使用所谓的迷幻药,通过对选定受害人拍打或嗅闻等方式,让受害人神志迷糊、思维空白,任由犯罪份子的摆布。
给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。南京地区接到这样的报警,有位老先生报警说遭遇了“拍花子”。
老先生当天上午他携带钱款出门,准备去大市场买东西,在半路上遇到了一名陌生的女子。在这名女子经过老先生面前时,突然拿出一块手帕,还没等老先生明白怎么回事,就只是闻到一股怪怪的香味,然后便完全失去了知觉。等醒来时,老先生发现自己倒在路边的地上,身上携带的钱款不翼而飞。
拍花子的犯罪分子究竟用的什么迷药,居然这般威力?
有人说这种迷幻药配方神秘,用的是曼陀罗之类的植物做成浸液,具有麻醉作用。
实际上,数千年来,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能起到这种作用麻醉植物,用于外科手术。可惜遗憾的是19世纪时还在没有找到。
当时发现鸦片、曼陀罗等有麻醉作用,可是使用它们手术,还不如给病人灌一瓶烈酒管用。
可惜即便深度醉酒的人,也无法承受外科截肢、剖腹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,都是硬生生给痛醒了。
导致当时的外科医生都身怀绝技,练就了一身刀棍配合的绝世功法。
清醒的病人,给他一闷棍之后,赶紧再用刀法;中间痛醒了怎么办?再来一棍!
当然,也有不少医生发现,手术做完了,为啥病人却再也醒不过来了?
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,直到笑气、乙醚等的发现,才让人类终于有了手术麻醉的稳妥方式。
我向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咨询,目前是否有类似功能的最强效麻醉药品?
最为快速强效的吸入式麻醉药品,有氟烷、甲氧氟烷、环丙烷、异氟醚、乙醚等。在过去实施绑架等活动中最为多见的是使用乙醚。
要达到让人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状态,必须要一定浓度的药品,通过密闭装置,直接输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,直达肺部。整个麻醉诱导的时间至少需要20秒左右。
但是这些药物有个特点是容易挥发,如果在开放环境中,闻一下根本不会有任何反应,有很多人都已经做过了相关实验。如果用密闭器具捂住受害者的口鼻,肯定会引起剧烈挣扎,20秒的时间足够反抗了。
所以,传说中的“拍花子”,只是在头上拍一下,或者在面前闻一下,就让人神志不清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。(口服饮料中下药是另外一种情况了)
那既然不可能存在“拍花子”专用药,那这些拍花子又是怎么回事?
上述南京老先生的案件,公安局侦破后发现:老人那些钱款是自己赌钱输掉了,之所以报警被骗,是因为怕子女责怪。还有其他类似的报警,经公安调查后发现都是有一定原因造成,所谓的迷香药物完全不存在的。
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、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王大伟,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:这些所谓的“拍花子”案情没有一例发现是完全真实的,背后几乎全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。
也需要提醒大家,现实中利用口服麻醉或催眠药物来诈骗是可行的。因为这些药物会对人脑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,产生意识模糊、分辨能力差,甚至嗜睡等症状。因此要注意,一定不抽陌生人递过来的烟,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,不和陌生人同住一起。